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» 招生工作» 博士研究生» 招生简章

北京理工大学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

发布日期: 2017-04-14
 

为支持“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”和“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”建设,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经学校批准在“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”和“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”开展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,具体工作安排如下:

一、报考条件

符合我校博士研究生报名条件,具体请查看《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》。

二、招生计划及方向

1.“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”招生计划数为20名,具体招生方向和导师如下:

(1)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:孙逢春、林程、张俊智、何洪文、陈勇、张欣、詹文章、邹渊

(2)高效驱动与传动:项昌乐、胡纪滨、毛明、张承宁、温旭辉、苑士华、刘辉、杨凤田、宋强

(3)清洁能源与动力:孙克宁、吴锋、刘福水、葛蕴姗、李建秋、纪常伟、孙力、王丽芳、张剑波、陈人杰、吴伯荣、李丽、张杨军、帅石金、苏岳峰、吴川

(4)车-电-网耦合与管理:魏一鸣、姜久春、王震坡、王兆华、唐葆君、廖华

2.“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”招生计划为10名,具体招生方向和导师如下:

(1)毁伤与弹药工程:王晓锋、黄风雷、吴成

(2)爆炸理论与冲击工程:陈鹏万、张庆明、陈小伟、刘彦

(3)含能材料与特种能源:焦清介、庞思平、杨荣杰、王博

(4)武器系统设计与无人智能系统:李东光、林德福

(5)安全技术与防护工程:方岱宁、王成

三、报名及选拔

1.邮件报名

报考“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”考生请于2017年4月25日前将《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报名信息表(姓名)》(附件1)填写完整后发送至wuliyan@bit.edu.cn,邮件名称为“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博士报名(姓名)”。

报考“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”考生请于2017年4月25日前将《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报名信息表(姓名)》(附件1)填写完整后发送至dongqianya@bit.edu.cn,邮件名称为“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博士报名(姓名)”。

2.提交材料及资格审查

报考“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”考生须在2017年4月25日前将相关材料(附件2)寄(以邮戳日期为准)或送至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1#238武老师(邮编:100081)。

报考“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”考生须在2017年4月25日前将相关材料(附件2)寄(以邮戳日期为准)或送至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3#256董老师(邮编:100081)。

协同创新中心将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,并将审查通过的名单报研究生院审批。

3.网上报名

经学校审批通过的考生需进行网上报名,并缴纳报名费200元,具体要求另行通知。

四、选拔方式及要求

从2017年起,我校博士招生全面实行“申请审核-考核制”。通过资格审查后,综合考核的组织由协同创新中心具体负责,选拔时间为2017年5月6、7日,具体安排请咨询协同创新中心。

五、录取

1.协同创新中心根据考生综合表现及身体健康状况、政审情况确定录取名单,并报研究生院批准后进行公示。

2.以本科直博生或硕一转博连读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学制为5年,以硕二转博连读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学制为6年(工科、理科)、5.5年(管科、文科专业),以公开招考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,最长不超过6年。

3.在职考生在学期间仍属原单位员工,人事档案、户口等关系不转入我校,须在录取前由用人单位与我校签订相应定向就业协议书,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。

4. 学校于2017年6月底发录取通知书,9月统一入学报到。

六、联系方式

1.“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”

邮政编码:100081

通信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1#238

电话:010-68912167

联系人:武老师

2.“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”

邮政编码:100081

通信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3#256

电话:010-68911968

联系人:董老师

3.研究生院

咨询电话:010-68913781传真:010-68945112

联系人:孙老师